2025-02-05 05:57 点击次数:184
TikTok前段时间在美国闹了个大动静,听说有那么短短一小会儿,它突然停运了。怎么回事呢?原来是因为特朗普政府的一项政策,说要把它从市场上拉下来。这事儿刚传出来,就像扔了一颗炸弹似的,把美国网友吓得够呛。一夜之间,那些每天刷着视频、看着直播的人,全都慌了神。他们可离不开这东西啊,一天不刷就觉得少点啥。所以,当时不少人赶紧寻找替代品,结果跑到了中国的小红书上,这下子又成了一场热潮。
事情发生在19号那天,TikTok一下子被迫停止服务。当晚,美国用户群里全是抱怨声,有人直呼完蛋了,还有人开玩笑说自己变成TikTok难民了。接下来的20号早晨,好消息来了政策临时推迟生效,也就是说TikTok还能继续用。真的是峰回路转,不到24小时的折腾却让不少人经历了一次心情过山车。而就在这个空档,大批网民已经蜂拥而至涌进小红书,他们甚至开始上传自己的生活照,还跟中国网友聊起天来。有的人挺搞笑,居然直接用谷歌翻译和对方交流,虽然磕磕绊绊,但也算聊出了几分趣味。
咱们再看看当时的场景吧,小红书那个下载量可以说是蹭蹭往上涨,一跃登顶全球榜首的位置。不少美国博主还发帖感慨,说这平台界面干净漂亮、内容丰富,就是语言不太通畅。不过,很快问题就解决了一部分,因为小红书开发了自动翻译功能,让中外用户之间的沟通顺滑许多。从日常穿搭、美妆护肤,到旅游攻略、家庭琐事,中美两边用户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起来,还探讨起各自国家里的风俗文化,比如吃饭到底该AA还是请客,再比如工作压力谁更大!这些话题乍一看好像没什么特别深刻,但其实背后藏着每个人对生活方式和社会现状的理解与思考。
不过嘛,你想这么和平友好的氛围能一直持续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在19号晚上,美国宣布暂缓封禁措施之后,不少原本冲向小红书的大V和普通用户纷纷撤退,又跑回熟悉的老地方去了。这倒也正常,人家毕竟习惯在那里混圈子,对新平台可能只是尝鲜而已。但奇怪的是,有些人在返回后开始发表一些酸溜溜的话,还有极端一点的人干脆嘲讽起他们曾经注册过的小红书账号。这种态度变化让很多认真欢迎外国朋友加入的小伙伴感觉心凉凉,本以为大家可以借此机会互相了解,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。
当然,并不是所有外国网友都这样。有那么一部分依旧留在这里,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:反正之前喜欢,现在还愿意多学点新的东西。这些人偶尔会分享一些体验心得,比如某款中餐很好吃呀,中国街头巷尾很接地气呀等等。但另外那些拍段子的家伙则完全不同,他们用夸张搞笑甚至带点侮辱性的方式表达对这一切的不满,比如假装扔掉手机或者录视频吐槽:你们咋喜欢这么麻烦的软件?看到这种画面,我只能说,无语凝噎!
所以,两边网友之间慢慢出现裂痕也是必然趋势。本来大家热情洋溢地打招呼,从嗨到你好的过程充满善意,可现在却掺杂进一种冷冰冰甚至有点刺人的感觉。尤其是面对双标行为的时候,中国网友真的忍不了了。有时候明明国外网民先挑衅,但轮到我们理性回应,却被指责小题大做。有人可能会问:是不是故意制造矛盾吸引眼球?这确实存在一些可能,不过即便如此,那些伤害真诚交流者努力付出的举动,总归令人失望透顶吧?
整件事情发展到后来,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一场跨国网络迁徙事件,而更像是在放大镜下审视两个国家社交文化生态的一次试验。从最初因封禁惶恐无助,到逐步适应新环境,再到恢复稳定后的返乡逆流,我们看到了科技产品如何牵动大众情绪,同时也目睹了复杂微妙的人性反应既有真实坦率,也夹杂虚伪表演;既体现合作精神,又暴露偏见与歧视。那么,这样的问题未来是否能够改善呢?
或许需要更多耐心和智慧去处理吧!毕竟,每个平台都有独特之处,每种文化都有其亮点。如果双方能抛开偏见,多从彼此角度考虑问题,是不是可以减少摩擦增加共鸣呢?其实,只要抱持开放包容态度,相信终究会找到平衡。当然啦,这并非易事,需要时间,更需要一次次尝试与磨合。而对于我们作为旁观者而言,也许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理智,不盲目站队、不轻易激化矛盾!希望未来,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!
参考信息来源:微博 小红书 TikTok